目前,该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虽然正值农忙时节,但宣讲活动开展8场以来,参与群众近800人。雨后田地里的勃勃生机、宣讲员真诚而激昂的宣讲以及农民观众热烈的反响无不昭示着文明道德之花正在洮南农村悄然绽放。

宣讲员的庄严承诺
“向农民群众传递道德的力量,是每一位文明实践志愿者的责任和义务,我们将尽己所能、一往无前!”
面对即将开启的连续18场、历经一个多月、行程近千公里的道德宣讲活动,由“好人”、道德模范、文化志愿者组成的宣讲团志愿者们发出了庄严承诺。
村民们的“欢迎仪式”
因为下过雨,宣讲团驱车两个半小时才到达野马乡平原村,一路的颠簸让志愿者们全身像散了架一样。但刚一进村,志愿者们就看到村民们衣着鲜艳、统一整齐的等候在门口。看到大篷车开进来了,村民们就敲锣打鼓扭起了秧歌;看到志愿者们下了车,就热情地拉着她们的手,一边寒暄一边引路,好像远方的亲戚来了一样。村民们温暖的“欢迎仪式”让志愿者们一下子都打起了精神,虽然实践站里条件简陋,但每一个人的心里都充满了力量。在互动环节,村民们都积极参与,分享心得,并称赞宣讲员“文化学得好,讲课讲得好”,让他们“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课前的爱国主义教育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这是每次宣讲前的重要环节,宣讲员带领全体人员起立齐唱国歌,以此激发人们的爱国之情。
课程内容“志、智”同在
传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行政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宣讲员把《弟子规》《三字经》、“五福人生”等传统文化与自身经历、好人故事相结合,用农民群众易于理解的语言,把和谐人生的处世态度、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圆梦中华的理想信念传递给农民群众,特别是贫困农户和未成年人,帮助他们树立起不等不靠勤劳致富的观念,自觉履行家庭责任、社会责任的意识。
帮助未成年人开“智”。在蛟流河乡中学,200多名初一学生齐聚礼堂。当看到这些正值豆蔻年华的学子们既没有朝气也没有表情的脸时,宣讲团的志愿者们心里着急了:这样的状态意味着他们的心中缺少理想的引领,又如何用知识改变家庭的命运。经过90分钟的宣讲,同学们渐渐从最初的木讷不敢言到一点点地打开心灵,从学无目标到哪怕微小的人生理想,现场的气氛越来越热烈,同学们的脸上逐渐绽放出笑容。最后,同学黄金浩还主动走到前台,面对全体同学说出自己的理想,并誓言要勇敢地突破自己。返程的途中,宣讲团志愿者们一致决定会再回到这所学校,帮助同学们为理想而努力奋斗。
招募农民宣讲员传承中华美德。现场招募对宣讲感兴趣并有奉献精神的农民志愿者为“爱心宣讲员”,并现场宣誓。来自黑水镇的索丽红斩钉截铁地领誓:“爱心从我开始,上孝父母,下教子女,和谐家庭,无论走到哪里我都是爱的使者。我说得到、做得到!”
新时代文明知识小课堂。为了让农民群众一次性获得更多的文明实践知识,每次道德宣讲过后,会有一次新时代农民应知应会知识小问答,涵盖十九大精神、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知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内容以及你最需要的文明实践活动等。答题现场,农民群众认真的劲头超乎志愿者的想像。有的农民不知道答案,他就让志愿者帮忙解读,自己再认真做答;有的农民不太识字,他就让志愿者一笔一划地教他。小问答反馈上来的信息已经作为洮南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的参考依据。

“经历过挨饿吃苦的日子,非常珍惜现在的好生活。”
“党的政策这么好,扶贫干部都很辛苦,我们自己得自立自强。”
“每天都是婆婆在帮我带孩子,我原来觉得那是老人应该的,听了课才知道自己过分了。”
“教育孩子,我们做老人的得以身作则。”
“丈夫瘫了,我觉得天也跟着塌了,虽然靠着党和政府的救济,总觉得生活没啥希望。听完课,我这心里一下子有了目标,敞亮多了。”
“这样的课我们农民爱听,希望以后能多开展点这样的活动。”
无论是课上的分享环节,还是课后的互动聊天,被率先打开心灵的村民们能够主动说出他们的体会和感受,这些心得给了宣讲员莫大的鼓舞和激励,也为下一次宣讲积累了经验。
“道德宣讲”传递的是精神力量,需要持续地发力,更需要农民志愿者的广泛参与。洮南市自2016年启动道德讲堂大篷车活动以来,已在农村举办数百场宣讲活动,潜移默化间转变着数万农民群众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2019年,在首轮宣讲过后,道德讲堂大篷车活动将以订单预约的方式着力推进,动员农民志愿者,依托文明实践站,在农村社会培育更加浓厚的知荣辱、讲正气、做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来源:洮南市委宣传部